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高年級:色彩明暗變變變


探索色彩和光線之間的關係
觀察:白紙被強光,弱光,不同顏色的光照耀時所呈現的樣子
:可用石膏立方體來做範例
如果要用顏色來形容它 會用什麼色?
(白色)
一樣的白色嗎?(不一樣)
試著調一些顏色,問問學生這比較像哪一種白(例如:較咖啡的白,較藍的白,較黃的白,深灰加入的白....)
請學生調出自己看見的這幾種不同的白


此課程可以作為實物描寫前的練習銜接課程之一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觀展紀錄(四) 色彩

生理四原色:紅、綠、藍、黃
色光三原色:紅光、藍光、綠光
生活中的色彩:
請學生自己蒐集報章雜誌中的圖片,找出三種美麗的顏色
並在生活中找出相對應的物件(例如糖果紙、樹葉.....)
或者請學生試著用水彩自己調出來

教學目的:
1. 從生活中攫取美的色彩
2. 發現一樣是綠色(紅、藍、黃.....)有許多不同層次和變化。

【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觀展紀錄(三) 質感

質感【校園質感大探索】
請學生找尋校園中不同物質的質感,
試著描述這種質感摸起來的感受,以及聯想











將質感物件封存作為樹脂習作
將可蒐集的質感物件拼排成具美感的曼陀羅


【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觀展紀錄(二) 食物擺盤











【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觀展紀錄(一)



無限可能的探索與發現              林曼麗

  「了解太陽的相關知識,了解空氣的相關知識,也了解地球自轉的原理,卻看不見落日的光輝。」這是20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懷德海(whitehead)的一句名言,也是對當下教育一針見血的批判和反省。

  如懷德海所指摘的,如果教育的目的只是讓學生透過有效率的課程規劃與設計,學得所有的知識,卻忽視人內在複雜、多元、,無可測量、不可預測卻又無限可能的精神和感性的知覺經驗,是教育應該反省的地方,其實也是藝術教育追求的內涵。
  藝術教育中,不管是由內而外的創作、表現,或是由外而內的審美、感知,都是內在精神統合和自我建構的學習歷程。

  因此這次的策展希望突破過往以學生作品為主的「教學成果展」的既定模式。試圖將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建構、創發的學習歷程透過藝術展演的方式呈現。
(....中略)

比例、色彩、質感、構成、結構、構造是「視覺形式」的六個構面,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目的在鼓勵和支持教師和學生如何活用這六個構面的知識,連結科學與論理的嚴謹性的同時,創造豐富的想像力和故事性,因為美感經驗的觸發和形成,最終來自於個體內在經驗與知覺統合的創造過程,沒有既定的模式也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無限可能的探索和發現。

比例是影響美感的重要關鍵
是指形體的各部分在整體中所佔的「量(體積、面積或長度)」,
或各部分彼此之間「量」的關係。比例與尺度密切相關,
並影響質感和色彩運用效果。比例雖然不若其他美感要素那樣
予人直接的感受,卻是影響生活美感的重要關鍵。

質感是觸覺、視覺與經驗連動的統合概念,
又可稱為「質地」或「肌理」。它包含了材質本身的
特殊屬性與人為加工後所表現在物體表面的感覺。
換言之,「質感」就是指物體材質所呈現在色彩、
光澤、紋理、粗細、厚薄、透明度等多種外在特性的綜合表現。

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
由物體反射出來的色光成為色,色的三原色為赤、黃、青。
隨著排列與調配等原則的應用,而產生各種不同的層次變化。
所謂色彩的美,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而是融合了視覺的直接
感受,以及意識上的偏好所產生的折衷選項。

結構是為傳遞力量而存在的構建系統,
為使物體保持穩定平衡,首先必須考慮垂立的傳遞分布,結構就是物體內部
傳遞力量的構建系統。在滿足基本的力學作用之外,結構亦能具有美感,
節構的美感是符合自然規則的,平衡穩定的,並且順應人類的直覺。

構造的美感在於合適的材料選擇及接合方式,
構造的美感首要條件是對材料的認識,軟硬度、延展性、孔隙大小,
需鑄模或是鑿切,以及布建間接合點的處理,都會影響其最後呈現
的型態美感,生活中所見的器皿、家具、服飾、交通工具和建築美感,
都需考量構造的問題。

構成是整合各式要素的整體表現,
是指在設計或創作的過程中,將色彩、點、線、面、體、光線等
的元素、材料、成分、或內容等,做特殊而有意義的視覺安排或佈置,
已顯現出所表達現象的組織與特性。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所追求形式
的美與品味,與構成密切相關。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六年級:長出一棵樹

用廢棄物創造一顆樹,樹上掛著什麼東西都可以。
想像自己是一顆樹,在仙草國小這片肥肥沃沃的土壤裡滋養了六年的時間,
從一支小樹芽,經過了好多科目、好多人的灌溉,
有苦苦的、也有甜甜的回憶都曾經讓我長大,
現在我長成一棵小小的樹了!

我也要做一棵樹,來紀念這六年的時光,和我的成長!

步驟:

引起動機:
1. 去年的你和現在的你一樣嗎?哪裡不一樣?(長相、內心)
2. 將上面問題的答案寫下來
3. 你會用什麼方式來記錄自己珍貴的回憶?(拍照)
4. 除了外表不一樣可以用照片來告訴別人,那你心裡不一樣了要怎麼讓別人從欣賞這棵樹就看的出來?(自由發表)

發展活動:
1. 預告:蒐集廢棄物
(提供範本參考)
2. 先創作小詩
3. 再創作作品